【注意!以下圖片包含暴力或暴露等限制級成分,未成年請勿觀看!】
戰慄深隧:最後曙光
Metro: Last Light
主機平臺:PC單機遊戲
遊戲類型:射擊
發售日期:2013-05-17
製作廠商:4A Games
發行廠商:Deep Silver
《戰慄深隧:最後曙光》終於在《戰慄深隧》(Metro 2033)發售的三年後出續作了,《戰慄深隧》發售於2010年3月,原本THQ預計在2012年的二月公布將在2013年第一季發行,後來因為2012年底THQ宣告破產,遊戲的智慧財產權轉移到了遊戲發行商Deep Silver,最後終於在5月17號發售。
《戰慄深隧》為俄羅斯作家德米特里·格魯克夫斯基(Dmitry Glukhovsky)的同名小說改編,遊戲背景故事為2033年,2013年的時候因為核戰的暴發,地球表面一片殘疾,倖存的人們只能在陰暗的莫斯克地鐵站生存,2033年這個世代的人類被突變怪物給攻擊。
玩家扮演的是阿爾喬姆(Artyom,俄語:Артём)在災難發生前出生,在地下鐵中長大,《戰慄深隧:最後曙光》故事接續著《戰慄深隧》阿爾喬姆成功把飛彈導引到了了Dark Ones的聚集地的結局,而並非為德米特里·格魯克夫斯基另一部小說Metro 2034為劇本。核戰當時全球有兩萬顆核彈,在戰後剩下1000顆,其中很大的部分就在莫斯科的D6軍事基地,一個核彈發射器,變成了各種政權想要奪取的目標。
遊戲採用的是4A Engine,這個引擎是開發STALKER系列的GSC Game World分裂之後,所使用的X-ray Engine改良而來,4A Engine增強了皮膚表面散射、視差貼圖、PhysX物理、聲音方面則是有3D音效定位、空間化等等。PhysX物理引擎使用在環境破壞、布以及水的模擬。這次的《戰慄深隧:最後曙光》畫面相較於2年前的《戰慄深隧》來說,光影部分強化了不少,以及PhysX物理的使用有著相當顯著的效果,在會戰的時候槍林彈雨的感覺更加讓玩家有代入感。
▼《戰慄深隧:最後曙光》遊戲中的爆破效果
▼皮膚散色效果
▼廢棄城市中煙塵效果
▼遊戲較少見的下雨場景
▼PhysX物理引擎 場景破壞
▼PhysX物理引擎 布飄動效果
▼PhysX物理引擎 爆炸效果
▼PhysX物理引擎 煙霧效果
▼如果背景不是戰後的世界 遊戲畫面應該也可以很鮮艷
帶著防毒面具行動的時候,雨水有時會參雜著血水模糊玩家的視線,有時候還會有蒼蠅飛到你的防毒面具上頭,遊戲中的槍枝模組跟人物服裝的模組都很用心,金屬裝備、槍枝上頭的漆刮痕以及光線反射效果很出色。
▼製作用心的槍枝模組
▼遊戲中人物的裝備跟衣服都很細緻
伴隨著遊戲背景,遊戲的背景音樂讓人感覺到壓抑,場景間的切換以及戰鬥時刻的音樂切換拿捏得恰到好處,遊戲音效表現也跟前作一樣出色,呼吸聲、腳步聲、槍聲、彈殼聲以及怪物的嘶吼聲都非常的有臨場感。
這款《戰慄深隧:最後曙光》跟其他大部分的FPS比較不同,遊戲節奏稍微緩慢了一些,在敵人數多的時候比較建議潛入,畢竟在這個環境之下彈盡糧缺,子彈少得可憐,可以用飛刀殺掉敵人,或者打壞場景中的光源、熄滅油燈或是摘下燈泡、來進行暗殺。遊戲中這種好像一步走錯就GAMEOVER的刺激感,從畫面到音效《戰慄深隧:最後曙光》都非常到位。
沒有其他遊戲的地圖提示,遊戲的HUD簡化到了最少,咱們主角有著賴打搭配上指南針,手上則是有潛行的指示器,在可能被發現的狀態下就會變成藍色,另外還有顯示濾毒罐使用時間。這次遊戲有了武器自定義的功能,準星槍管槍托等都可以自由搭配,武器的購買依舊是用軍用彈藥當成交易的貨幣。
敵人的AI,怪物會因為受到子彈的攻擊而快速跳動,人類則是看到敵人會翻滾,或者是埋伏等待玩家的前進。人類的AI比較弱,但是怪物的AI有著超高的攻擊性。遊戲依舊有道德值的存在,根據玩家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結局再等著玩家。
遊戲劇情本來因該很吸引人,但是很多地方卻跳脫不出Dark Ones等等之類的超自然力量的故事框架,比起這些東西,我更想知道更多的納粹以及共產主義這些組織的故事。
倖存者之間的爭奪戰,加上逆境求生的生存戰,4A GAMES創造了一個你得必須耐心遊玩的遊戲,遊戲太多太多細節充斥在這款反烏托邦主義的末日題材遊戲裡頭,遊戲是線性劇情的遊戲,《戰慄深隧:最後曙光》有著很棒的故事劇本以及且背景設定很吸引人,NPC也很有趣,你可以通過與NPC來更清楚的瞭解倖存者想要表達的訊息。在陰暗潮濕的地下道以及殘破不堪的城市中戰鬥實在太逼真,遊戲當中的經濟系統也很有趣,可惜用處並不大,因為不用使用到這個系統玩家也可以順利破關。
遊戲雖然稱不上完美,但完美詮釋戰後的世界,加上劇情設定等,遊戲畫面著實有目前遊戲數一數二的水準,不管你是愛末日世界觀的遊戲玩家,還是喜歡令人覺得耳目一新的聲光效果的玩家,亦或者喜歡劇情的遊戲玩家,上述的種種原因都已經值得各種喜好不同風格的FPS玩家一試。
遊戲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