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東京電玩展中,索尼電腦娛樂亞洲部門(SCE Asia)特別安排一系列 PS3 新作遊戲製作人接受亞洲媒體訪問,其中邀請到《
鐵拳》系列製作人原田勝弘介紹即將於年底推出的 BD 影片與 PS3 遊戲合輯《
鐵拳:雙重組合(Tekken Hybrid)》內容特色,並接受媒體提問。
|
《鐵拳》系列製作人原田勝弘 |
《
鐵拳:雙重組合》在單張 BD 光碟中同時收錄近日上映的 3D 電影《
鐵拳:血之復仇》、 PS3 高解析度強化移植版《
鐵拳 TT 高解析度版(Tekken Tag Tournament HD)》與大型電玩最新作《
鐵拳 TT 2》的 PS3 搶鮮版《
鐵拳 TT 2 序章版(Tekken Tag Tournament 2 Prologue)》。
原田勝弘表示,《
鐵拳 TT 2 序章版》並不只是切割大型電玩版一部分而成的產物,而是針對《
鐵拳:血之復仇》所特別設計的版本,收錄了來自電影的惡魔仁(Devil Jin)與惡魔一八(Devil Kazuya)等造型,凌曉雨則是收錄了制服版造型,亞莉莎的造型也比照電影,臺詞也是原創的。
【鐵拳 TT 2 序章版】
收錄電影登場角色與特別服裝造型的《鐵拳 TT 2 序章版》
|
因為《
鐵拳 TT 2 序章版》是配合 3D 電影一起推出的,所以也特別加入 3D 立體顯示的支援,也是大型電玩版所沒有的,這不但是《
鐵拳》系列的首次嘗試,也是格鬥遊戲的首次嘗試。
原田勝弘接著提到,《
鐵拳:雙重組合》中收錄的 3D 電影《
鐵拳:血之復仇》不只有本篇 94 分鐘的內容,還包括幕後花絮或訪談等特典內容。至於大家關心的發售日部分,原田勝弘在會中正式宣布《
鐵拳:雙重組合》將於 11 月 22 日在亞洲推出,是全球最早正式公布的發售日資訊。
對於《
鐵拳 TT 2 序章版》之後會推出的《
鐵拳 TT 2》本編家用版是否也會支援 3D 立體顯示的問題,原田勝弘表示,因為大型電玩版 9 月 14 日才剛開始在日本營運,家用版正式展開開發大概也會是幾週後大家休息夠了才會著手進行,因此現階段還沒有確定。不過製作團隊會視《
鐵拳 TT 2 序章版》的反應來決定,他自己則是自信滿滿地認為玩家的反應一定會很不錯。
關於《
鐵拳 TT 2 序章版》收錄內容部分,原田勝弘表示,遊戲中會收錄惡魔仁、惡魔一八、凌曉雨以及亞莉莎 4 名角色,雖然看起來很少,不過招式與系統都有完整收錄,因此喜歡的玩家應該可以玩很久。遊玩模式部分只有對戰模式,沒有故事模式,因為要講的故事都在 3D 電影裡了。他也知道很多玩家希望能把所有內容都放進去,不過這畢竟只是嘗鮮用的序章版,不是本篇。
關於《
鐵拳 TT 2》本編家用版的推出時間部分,原田勝弘表示,製作團隊會努力盡早推出,現階段還無法有肯定的答案,不過至少也會是在《
快打旋風 X 鐵拳》之後才會推出(※)。
※《
快打旋風 X 鐵拳》製作人小野義德也在臺下旁聽
原田勝弘表示,《
鐵拳 TT 2 序章版》的開發是與大型電玩版一起進行,前後大概花了 3 個月的時間。登場角色造型與 3D 立體顯示都是原創的,因此並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特別是 3D 立體顯示的部分,為了取得最佳的效果,製作團隊花了很多時間調整測試,反而比直接移植還麻煩。
原田勝弘透露,《
鐵拳 TT 2 序章版》在開啟 3D 立體顯示時,畫面更新頻率會從每秒 60 張減半為每秒 30 張,這部份是為了呈現最佳畫面效果所做的妥協。因為《
鐵拳 TT 2》畫面上最多會同時出現 4 個人混戰,需要更多處理資源。不過畫面效果真的很不錯,請大家務必要體驗看看。
至於另 1 款移植自 PS2 的《
鐵拳 TT 高解析度版》,原田勝弘表示,遊戲中將會完整收錄當年 PS2 家用版的所有內容,除了高解析度化之外還會寬螢幕化,而且包括介面與文字等非多邊形構成的部分,也都由當年的設計師重新繪製,不是直接拉高解析度而已,影片畫質也更細緻漂亮。
【鐵拳 TT 高解析度版】
以 PS2《鐵拳 TT》加以 1080p 高解析度化的《鐵拳 TT 高解析度版》
|
原田勝弘表示,《
鐵拳:雙重組合》並不支援連線對戰,一來是因為《
鐵拳 TT 高解析度版》是移植自 PS2,當時並沒有支援連線功能,《
鐵拳 TT 2 序章版》也只是序章版。當然如果能加入連線要素是很不錯,不過這次之所以會把 3D 電影跟新舊 2 款遊戲收錄在同 1 片 BD 光碟中,就是希望讓老玩家與新玩家都能輕鬆享受《
鐵拳》的樂趣,所以沒有考慮加入連線對戰的功能。
有媒體問到對於這次東京電玩展的感想,原田勝弘表示,因為要響應省電措施所以展場中好熱(因空調溫度調高),話剛說完立刻引來一陣認可的笑聲。另外他原本還擔心福島核電廠災變的輻射汙染是不是會讓大家都不敢來,不過看到現場這麼多亞洲媒體熱情響應,他覺得非常感動。
BD《
鐵拳:雙重組合》預定 11 月 22 日在亞洲推出。
(C) 2011 NAMCO BANDAI Game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