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漫畫家手塚治蟲的經典作品《
火之鳥》,動畫《
火之鳥:伊甸 17》目前已於 Disney+ 上架,Disney+ 官方也釋出了特別向作品導演西見祥示郎、以及參與配音演出的演員窪塚洋介(飾演喬治)進行的訪談內容整理。
《
火之鳥:伊甸 17》由漫畫家手塚治蟲的經典漫畫《
火之鳥》改編而成,故事講述 露美與她的老公 喬治逃離地球,出發前往伊甸星球為求過上更好的生活。然而,夫妻二人在抵達後卻發現,這個星球不但沒有任何人類居住,環境更是荒涼無比,露美別無選擇只好進入將讓自己與世隔絕的睡眠艙,等她在 1300 年後再次醒來時,發現她的睡眠艙竟出現故障,丈夫和兒子早已不在身邊,伊甸星球在兒子和其子嗣的努力下變得繁華興盛,自己則被居民視為女王般的存在。然而,失去心愛之人的露美決定再次返回地球,試圖尋找內心的慰藉與希望。
Q:您能分享一下對手塚治蟲的作品的看法嗎?
A:當然。我非常喜歡他的作品《
怪醫黑傑克》,且每次閱讀時我都非常享受。至於《
火之鳥》,我必須承認它對我來說滿有挑戰性的(笑)。即便我非常投入在作品中,還是有某些方面讓我捉摸不透。我對《
火之鳥》的了解僅限於之前由角川製作的改編動畫,所以這算是我第一次真正好好深入了解《
火之鳥》這個作品系列。
A:你也知道我是一名動畫師,所以我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會放在如何通過動畫來活靈活現地呈現這部作品。這一切都關乎捕捉角色動作的精隨,所以我們不得不使用各種創意技巧讓這個動畫作品更加的生動,所以我也常常在處理這些細節的時候感到超級掙扎。
Q:在將漫畫改編成動畫的過程中,有哪些挑戰或值得分享的經驗?
A:坦白說,感覺好像一切都是挑戰(笑)。《
火之鳥:伊甸 17》發生在四個不同的極端環境中,首先是我們兩位主角展開了旅程的伊甸園,那這裡他們生了一個孩子,隨著環境變化,他們決定搬到一個人們群居的新世界。最後,他們把又目光投向外太空、並決定來到地球。劇中多樣的環境,讓我們不得不創建大量獨特又壯闊場景,使得每一集的製作工程都非常浩大。
Q:在這些場景中,有沒有哪一個場景是你特別希望觀眾留心注意的?
A:當我設計分鏡圖時,我希望觀眾能對我試圖傳遞的情感產生共鳴。在開場的畫面中,我們見證了露美失去了喬治,並且和凱恩一起被獨自留下,他們兩個都被遺棄。我試圖喚起人被拋棄時可能伴隨的恐懼和孤獨感,然而,考量到時間限制,我不確定我是否真的能做到。其實分鏡圖是最能反映出我想傳遞角色情緒的渴望的東西。
Q:您自己是對凱恩還是露美更有共鳴?
A:我覺得我更能理解凱恩這個角色。因為他似乎更像是一個受害者,對吧!當我想到他時,我忍不住覺得他正在慢慢失去對生活的掌握度。隨著故事的展開,他變得越來越孤單,我對他的命運充滿了好奇,想著:「他會發生什麼?
儘管劇情已和原作不同了,但無論哪種情節,他都
獨自一人。在我的故事中,我覺得他對露美的最初反應可能是憤怒,這就是為什麼我添加了「傻瓜!」這句話,我在畫分鏡圖的時候腦袋裡大概就是在想這些事。
Q:是什麼驅使您決定改編原著故事,尤其是在不確定粉絲會不會感到不滿的情況下?
A:我理解原作粉絲可能會有自己的想法,但當我思考在某些情境下我該如何反應時,我真的無法想像角色會在這些狀況中說出或做出某些事情。我擔心如果我過於忠實於原始劇本,可能不見得會引起觀眾的共鳴。因此,我將自己的感情投入在作品中之後,就決定要做出適當的改編。
Q:您能分享您加入作品中的創作元素嗎?
A:我加入的元素就是將自己投射到角色中。
Q:如果要您說出這部作品的主題,那會是什麼?
A:這部作品的確有自己的主題。在創作這部作品時,我思考了一個概念,就是生存是圍繞著各種資源的爭奪戰展開。我想描繪出當你熟悉的一切迅速消失殆盡時,油然而生的絕望感。當水資源變得稀少時,不僅僅是食物會受到影響,它牽涉到所有生物的生存。在這方面,我對喬治的思維方式感同身受,也意識到他們面臨的挑戰有多巨大。在原著故事中,他們在住處附近發現了水,但我覺得這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用一臺移動鑽井機來替代它。甚至保齡球機也需要水(笑)。我可能在不太重要的細節規畫上會想太多,所以我在整個製作過程中身心靈狀態都受到了影響。
A:一開始我沒有把這部作品想的這麼偉大(笑),但我希望我的奉獻和辛勤工作都可以在最終成果中被觀眾看見。這是一個艱辛的旅程,我不確定觀眾會有什麼反映,這些概念會不會被大眾接受都是個謎。所以,這真的是一個極具挑戰的過程(笑)。
Q:在這個企劃中,有沒有任何讓你感到開心的時刻?
A:坦白說,沒有(笑)。
Q:或許在完成後,您的回答會有所改變?
A:我從未預料到會走到這一步,我一直很仰慕手塚治蟲先生的作品,但我沒有預料到這個項目的規模如此龐大,這證明了手塚治蟲有多厲害。我現在才意識到改編這部作品是多麼重大的任務,但我到現在都還不是很確定我該如何面對他(笑)。
Q:所以,一開始您可能沒有感受到壓力,但隨著項目的進展,壓力逐漸增加了?
A:是的,沒錯。一開始我可能沒有完全理解我肩負的任務有多重大。我也覺得我是慢慢開始意識到這件事有多宏大(笑)。
Q:您能分享一下您對飾演露美的宮澤理惠的想法嗎?
A:根據製作人的說法,這部電影橫跨了各個年齡階段,而我認為宮澤理惠就非常適合飾演一個從約 20 歲成長到 60 歲左右的角色。她的選角是製作人做的決定,他對《
火之鳥》有深厚的感情。從一開始,公司總裁就表達了對宮澤理惠演這個角色的渴望。他對《
火之鳥》的感情非常濃厚,我相信他對這部作品有比我更深沉的情感連結。
Q:你好像要非常相信公司對這個企劃的熱愛才會有動力執導這部作品?
A:一開始我其實是以一種比較輕鬆的心情去了解企劃,但在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我開始感到後悔(笑)。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我一開始要接受這個工作(笑)。
Q:這部作品將透過 Disney+ 被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看見,對此你有什麼期待嗎?
A:我不太確定,我像這樣以導演的角色參與製作的經驗其實並不多。第一次接下這樣的任務是在八年前,從那以後,動畫製作的環境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我現在正在意識到身上的任務有多重大,這多少讓我有點害怕。有時我會質疑自己是否是合適的人選,畢竟我從來就不是特別大膽的人……
Q:這部無疑是一部日本動畫,您是否希望全球的觀眾都能喜歡它?
A:我可以坦白嗎說?《
火之鳥:伊甸 17》規模如此龐大,以至於我的想法其實有些混亂(笑),所以也不太能針對這個問題提出肯定的答案。
Q:相信您未來還會有很多採訪的機會。
A:對我來說,我之所以選擇導演這個角色,正是因為我不太喜歡處於聚光燈下。我更喜歡在幕後工作。諷刺的是,通過選擇這份工作,現在我發現自己不得不做一些我本來就不擅長的事情。想想還是挺奇怪的(笑)。
A:當我在小學時第一次接觸《
火之鳥》系列作品時,它的深度超出了我的理解。那時候,與其說是作品深奧的意涵,我其實更是被作品生動的圖像和角色所吸引。多年後我重新回顧了這部作品,卻被它深刻的故事情節所震撼。那種感覺就像我一直都知道它,但它卻刻意不讓我真正的理解他。得知《
火之鳥》被改編成動畫後,我曾經想過裡面會不會有一些不合時宜的劇情,但我的好奇心驅使我去看《
火之鳥》在螢幕上以動畫形式被展現出來。果然,該成果保留了作品中人性因果深刻而動人的描繪。當時我是和我的六歲女兒一起看的,她對故事中的傳遞的「環境議題」特別有感觸,也就是地球環境惡化的這個部分,她劇烈反應讓我感到相當驚訝,但這也驅使我反思我是如何隨著年紀漸長,面對環境變得越來越自大。看到她的眼淚,我立刻就覺得大家都應該要可以用一個更純淨的眼光看待我們每天生活的地球。這是一個非常具啟發性的作品,尤其對現代人來說更是如此。
Q:您在為喬治這個角色配音演出上有做了哪些準備呢?您在動畫方面又有什麼樣的其他經驗?
A:在《
火之鳥:伊甸 17》中扮演喬治對我來說是很特別的挑戰。動畫中的角色比我在閱讀原作時想像出來的喬治還要年輕,這就會需要花很多時間調適跟代入角色。在原作中,喬治留著鬍鬚,與露美一起前往遙遠的宇宙、談了一場浪漫的愛情,所以我當時覺得他的年紀應該落在 30 歲左右。後來導演要求我在拍攝現場用更高的音調說話,老實說我一開始有點不確定要不要這樣做,但因為我非常信任導演和製作人,所以還是按照他們的要求演繹了這個角色。當我最終看到成品時,我既震驚又高興,就好像是第一次聽到自己的聲音那樣驚喜。雖然我之前有配音的經驗,但這是我第一次參與長篇動畫的製作。這是一個令人耳目一新又愉快的經歷,雖然我因為經驗不是那麼豐富所以其實非常緊張,但我非常信任導演和團隊成員,所以很努力的希望完成他們的期待,希望他們看到我的演出後會說「就是這樣!」。據說我們在傳遞訊息時,圖像只能傳達大約 80% 的信息,所以作為聲音演員,我們必需用聲音彌補剩下 20% 的差距。這無疑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但這是我希望未來可以持續探索這一種類型的作品,參與這個項目對我而言是一次非常珍貴的學習經驗。
A:《
火之鳥:伊甸17》是一部難以用言語形容的優秀作品,它為我們當代人類的存在的意義提供了寶貴的見解。手塚治蟲老師在我出生的三年前創作了這部作品,這是一個我覺得非常有趣的巧合,好像我們現在居住在手塚治蟲老師既害怕又居然真的被他成功預見的未來,這也是為什麼這部作品讓人如此引像深刻的原因之一。我們身處的世界似乎隨時都在與時間賽跑,與此同時我們的地球也在不斷像我們發出求救訊號。在許多方面,現實似乎比手塚初次創作漫畫時更為殘酷。那麼,我們該怎麼辦?也許通過共同實施雖然微小但能具影響力的行動,比如確實做好垃圾分類,或像是將家裡的廚餘變成堆肥,也是最近很紅的趨勢。透過這些小小的行動,我們是真的可以為地球做出改變的。此外,通過這樣的努力,我們才有機會看到更多綠意盎然的植物,還有清澈乾淨的河流。說了這麼多,其實關鍵的第一步就是意識到採取實際行動的重要性,即使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也能帶來改變。我非常的希望《
火之鳥:伊甸 17》能啟發觀眾,提醒我們即使想法改變,也可以是我們為環境帶來正面影響的重要第一步。手塚治蟲老師將他的一生奉獻給了《
火之鳥》,通過動畫我們則可以將這樣的環保觀念更廣泛傳遞給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我也為身為作品一部份也感到無比自豪。
Q:對你來說家的意義是什麼呢?
A:對我來說,「家」的核心概念其實是人而不是地方,是「人」讓一個地方變成讓人安心的家。在我獨自生活的時光裡,我家並沒有太多情感。然而,現在有了家庭,當我回家而他們不在那裡或者沒聽到他們的聲音的時候,我會感到悲傷和孤獨。即使是同一個「家」,也可以因特定人物的存在與否,給人完全不同的感覺。因此,我認為「家」其實是你的父母和朋友仍然居住的地方。
如果再談得更深一點的話,日本文化裡面有一個對「家鄉」這個概念的共同想像,畫面大概是山腳下有著許多的小村莊,這樣美麗溫馨的畫面,這個神秘的地方還有由稻田、山脈和雲朵組成的景色,即便對成長環境跟這樣的畫面毫不相關的人,家鄉對他們來說也是這般景色。「家鄉」的概念跟日本人的靈魂有著深深的共鳴,將日本人的各種輪回和記憶纏綿在一起。雖然這個概念和《
火之鳥:伊甸 17》可能不盡相同,但我感覺某種程度上它跟這部作品建構出的輪回、以及集體記憶環環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