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文出版社在 2018 年第 6 屆臺北國際動漫節邀請到《
愛在雨過天晴時》漫畫家 眉月啍來臺,於今(4)日舉辦簽名會活動,她也接受了媒體訪問,分享創作點滴。
《
愛在雨過天晴時》描述一名因外表冷酷、不擅長表達感情而常常被其他人誤解的 17 歲高中二年級少女「橘晶」,暗戀上了打工的 45 歲家庭餐廳店長「近藤正己」。於青春十字路口停滯不前的她,與面臨人生折返點的他,由這兩人紡織而成的小小戀曲即將展開。作品除了已在 1 月推出電視動畫之外,更將在 5 月推出真人版電影。
Q:請問老師創作這部作品的契機是什麼呢?
眉月啍:當初在創作這部作品時就決定要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放進去,女高中生、田徑部、夏天、下雨,這些都是我很喜歡的元素,加上從以前就覺得中年男子有著很大的魅力,想著如果把這些東西聚集在一起的話,一定很有趣,就誕生了《
愛在雨過天晴時》。
另外,其實昨晚在飯店睡不太著就想著事情,忽然想到就像是狗和貓一樣,有時候兩種完全不同的生物也可以玩在一起,看到這種場景時我就會覺得覺得很窩心,有種美好的感覺。所以就像中年男子和 17 歲的高中女這兩個完全不同的族群,如果讓他們在一起的話應該也會發生一些美好的事情吧。
Q:在創作時的角色設定是否有參考身邊的人物呢?
眉月啍:當初在思考角色的時候因為需要一個店長,就命名為近藤,然後就讓我聯想到高中時代的數學老師,但其實隨著故事建構出來,這個角色其實跟數學老師完全不一樣了。
Q:老師個人覺得近藤店長的魅力在哪裡呢?
眉月啍:因為他不是一個傲慢的人、甚至是非常謙虛的,他也相當珍惜自己喜歡的純文學小說,這種珍惜喜歡事物的心情……但這麼說的話他對於家庭又……恩……。對了他還有很頑固的部分,這種頑固和謙虛並存的地方讓我覺得很有魅力。
Q:作中的近藤店長很喜歡純文學作品,老師也有喜歡的文學作品嗎?
眉月啍:我幾乎不看小說的,但是之前有看過沼田真帆香留的短篇小說,覺得蠻喜歡的。
Q:老師也提到自己很喜歡「雨」這個元素,為什麼特別喜歡、通常會如何運用在作品中呢?
眉月啍:我喜歡的電影、動漫畫作品中都一定會有下雨的場景,像是《談談情跳跳舞(Shall we ダンス?)》、吉卜力的動畫電影、《花與愛麗絲》等作品都是。所以我會下意識地把下雨這個場景放在重要的橋段。在創作部分,像是作中女主角小晶的傷只要氣候有所變化就會痛,所以在需要情境上轉換時就會自然而然地放入下雨的場景,並不是特別計算過的。
Q:對於作品推出動畫和真人版電影有什麼感想呢?
眉月啍:無論是動畫還是電影的監督都對作品很有愛,他們都對於角色的考慮相當深入,在開始製作之前向我問了很多細節部份的問題,讓我非常安心。而雖然都是改編自一樣的作品,但動畫與真人版電影的空氣流動感不大一樣,這個部份也很有趣,可以從此處看出兩位監督不同的個性。
Q:除了男女主角之外有沒有自己最喜歡的角色呢?在作中覺得畫起來比較困難的角色是誰?
眉月啍:畫起來最困難的角色是店長,因為無論經驗或年齡都距離我比較遙遠的關係。最喜歡的角色是小遙(喜屋武遙,主角小晶田徑部的好朋友),我好喜歡她、甚至覺得她比女主角還要重要(笑),只要他一出場我就會想要很認真地畫好她呢。
Q:對於中年男子在很多作品中都有所謂「加齡臭」的描寫,但在本作中反而有一個小晶聞店長衣服味道的橋段,當初是如何想到要繪製這個場景的呢?
眉月啍:最初就希望能把年齡差的有趣場景放進去、注入有趣的元素,所以在畫的時候也有發現似乎會有「店長=真的很臭」的印象,覺得這樣可不行,所以為了想要改變這個印象就加入了這個橋段,畢竟無關乎年紀什麼的,只要喜歡一個人,那就是「喜歡的人的味道」。
Q:當初在選中文筆名時為何會選擇將平假名轉換為「啍」這個大家不太常用的字呢?
眉月啍:我自己還蠻喜歡占卜的,所以當時為了選擇筆名去找算命師算時,算命師說以比畫來算,「啍」是非常吉利的筆劃數,如果要取名字的話這個最好,現在才知道原來在臺灣不太常用啊!
-
老師在大會背板上留下的簽繪
眉月啍:作中的家庭餐廳實際上存在,所以我其實都在深夜去,然後偷偷地拍了一些照片回來參考(笑)。但前陣子因為作品要動畫化,所以動畫製作團隊有正式地申請後去取財,拍了很多後臺的照片,這樣想想我應該也正式申請去取材才是。
Q:老師在作畫的時候是否有特別著眾描繪哪些部分呢?
眉月啍:有呢有呢!特別是會特別著重在小晶的臉,在重點大畫面呈現的時候會特別用心,希望她看起來很可愛、漂亮。
Q:這次來臺灣參與活動有什麼感想呢?還有沒有什麼想對臺灣讀者們說的話?
眉月啍:這是我第二次來臺灣了,很驚訝原來臺灣也會這麼冷。因為這裡的街道風景和我橫濱老家的有點像,有很多懷舊的建築,就好的意義來說因為有種熟悉感所以就不會太緊張。《
愛在雨過天晴時》這部漫畫在日本的讀者大概男女各半,我還不是很清楚在臺灣的讀者群大概是怎麼樣的狀態,但這次感謝臺灣的出版社也製作了特別版和很多很棒的周邊,因此無論男女老少,希望能讓更多族群的人閱讀到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