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美版 迷你紅白機
-
NES Classic Edition (右:美版)
-
Nintendo Classic Mini (左:歐版)
-
發售日期:2016-11-11
-
製造廠商:任天堂 (Nintendo)
文章簡說:
Famicom vs NES (https://dustyconsoles.files.wordpress.com/2013/03/famicom-and-nes.jpg)
「紅白機」是電玩史上著名的家用主機,但敏感的玩家一定會發現歐美版跟日版的差異很大。歐美版甚至不能叫「紅白機」,而是要叫「灰白機」,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所以本文就藉由這次「迷你紅白機」的發售,除了做開箱分享美版及歐版外,更順便解釋在當年,為何一臺「紅白機」會有兩個大不同的設計,而這樣的過程又有什麼值得學習或借鏡。
從 Pong 的問世,到最近 PS4 Pro 的發售,電玩已走過五十年的漫漫長路。從簡單趨向複雜,從粗糙走向精緻,每項設計都「背負」著某個大環境,而每個大環境又「宣示」著某個主流思想。就如同「紅白機」有著兩個大不同的設計,而這兩個設計又各自代表著不同的市場、不同的社會及不同的價值觀。
回顧「紅白機」發售初期,也就是 1980 年代,此時正值日本「經濟泡沫」前夕,同時也是任天堂發展的轉折點。當時任天堂承接著「Game & Watch」的經驗,進而在 1983 年的日本發售著名的「紅白機 (Family computer, Famicom)」,隨後這臺主機又於 1985 年登陸北美市場。而有趣的是,兩地的發售時間,相隔不過兩年,「紅白機 (Famicom)」不僅另名為「任天堂娛樂系統 (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 NES)」,整體外觀設計也從「紅白基底」與「金字鑲嵌」,轉換為「盒箱外型」並以「黑灰白為基底」。而任何設計都帶有成本及風險,重新設計就代表著額外的成本及風險,究竟當時的北美是遭遇怎樣的變動,進而讓任天堂去「重新包裝」這臺主機。
這一切需先談起 1983 年的「雅達利衝擊 (Atari shock)」,或稱「北美電玩大蕭條 (North American video game crash)」。在那時候,整個「北美家用電玩市場」在一夕之間萎縮掉 97%,這不僅是消費者不願意購入家用主機,連零售商也不願意進貨。所以在如此大環境下,任天堂如何將一臺「家用主機」賣進一個「厭惡家用主機」的市場?此時任天堂理解到,「紅白機 (Famicom)」必然要經過一次「重新包裝」。
而這「重新包裝」的過程,其實需考量到「空間」與「時間」兩個不同因素。在「空間」上,任天堂給的答案是「包裝的不像家用主機」。所以若將「美版紅白機 (NES)」對比同期「其他家用主機」,我們可以發現「美版紅白機 (NES)」更像一臺「錄放影機」或「音響整合系統」,不僅是外形類似,連「卡夾」插入方式也像「錄影帶」或「錄音帶」。而改名為「任天堂娛樂系統 (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 NES)」,也是為了隱藏其本質。所以任天堂做了這麼多的「重新包裝」,單純是期待在如此艱困的環境下,這臺「美版紅白機 (NES)」能「偷渡」進消費者的客廳。
而在「時間」因素上,任天堂採取的策略是「以拖待變」。1983 年至 1985 年之間,任天堂不僅是在重新設計主機,更是在充實遊戲陣容。所以「美版紅白機 (NES)」於 1985 年上市時,已有 17 款首發遊戲,且有別於「雅達利衝擊 (Atari shock)」的粗糙爛製,這些首發遊戲因任天堂對「三廠的約束」,所以有著一定的水準跟品質。另外,「美版紅白機 (NES)」在上市初期,任天堂其實也沒有大量宣傳,更只有在紐約市裡少數幾個商店做「試驗性販售」,所以 1985 年的總銷售量就只有 5 萬臺,並非如多數人所想的「一鳴驚人」。這臺主機是於 1986 年之後,才從紐約市慢慢拓展出去,先是洛杉磯,然後其他城市。所以若仔細回顧這些動作,任天堂不僅是在調整「美版紅白機 (NES)」去符合北美消費者的需求,更是在等待北美市場的復甦。
北美當年的「資料包」,玩家必須先寫信跟任天堂拿,因為最初沒有大量宣傳(http://nintendoage.com/forum/messageview.cfm?catid=5&threadid=142895)
最後,本文並未仔細解析當時所有的「政策及變更」,像是對「三廠的約束」、「手把的改善」及「卡夾的差異」等。但在看完上述幾段後,相信讀者早已能看出這臺主機的「不凡」是如何建立於「平凡」的動作上,每項設計都是「背負」著某個大環境,而每個大環境又「宣示」著某個主流思想。
全內容物 (右為美版,左為歐版)
人類回顧「歷史」的方式很有趣,若是離我們越遠,越是容易忽略「時代背景」的影響。而從任天堂發售「紅白機」至今,也已過三十年,時間上是足以混淆玩家對它們的認識,造成有些人對它們是一味吹捧,而也有人對它們是不斷詆毀,但若靜下來聆聽,聆聽「歷史」如何詠唱其「時代背景」,聆聽當中的「平凡」與「不凡」,或許終有一天,我們也能奏出屬於自己的譜曲。
參考資料:
Why Nintendo Changed The NES Design Outside Of Japan
(http://mentalfloss.com/uk/games/33602/why-nintendo-changed-the-nes-design-outside-of-japan)
The NES Was Once So Rare in the US That You Could Only Get it in Two Cities
(http://www.kotaku.co.uk/2015/02/19/nes-rare-us-get-two-cities)
Some revealing information from 1986 regarding the dubbed New York Test NES Deluxe Sets
(http://nintendoage.com/forum/messageview.cfm?catid=5&threadid=14289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