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NPY STUDIO 發表的第一部獨立布袋戲電影《逆天?The Decade》,於今(6)日在西門町真善美戲院舉行首映發表會,並由導演 林子揚、製片郭紹箕、以及執行企劃顏敏先 3 人,於首映前舉行記者發表會,分享創作甘苦談。
NPY STUDIO 是「北少流」(北區高中布袋戲聯合組織)所衍生成立的組織,成員平均年齡只有 26 歲,是北區首個布袋戲學生組織,其成立宗旨是「追夢」。我們利用有限的資源慢慢學習,致力於布袋戲多媒體的發展,發表過多部作品。
今(6)日發表NPY STUDIO的第一部獨立布袋戲電影《逆天?The Decade》,片長 90 分鐘,共發表國語與臺語 2 種版本。國語版本除了邀請到國內知名配音員 符爽、余正昌外,還跨海邀請到 趙嶺為作品獻聲。
而臺語版本則是由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生、也就是本片總導演林子揚一人擔任。這次《逆天?The Decade》之所以會發表國臺語兩種版本,是因為在「奇人密碼」電影上映之後,我們看到了國語版布袋戲電影的無限潛力,因此他們想嘗試在有限的資源下,這塊究竟能發揮至甚麼程度。
《逆天?The Decade》電影劇情也與社團宗旨「追夢」有關:情同兄弟的北狐鳴和姬少琴兩人,本來有著共同的十年夢想,但在第九年的時候,卻因為其中一人覺得一直堅持的夢想是不切實際的,兩人卻可能分道揚鑣…
《逆天?The Decade》的計畫最初的構想是源自於 10 年前在高中布袋戲社團時。那時大家雖然都是在不同學校,但是他們都想要利用自己的力量,發表一部屬於自己的作品。但在當時技術不成熟的狀況下,這計畫因此耽擱多年,直到近幾年大家逐漸開始踏入社會,也開始有了能力與財力,才重新啟動計畫。
這部作品除了是社團 10 週年紀念作品,也是總導演林子揚的畢業論文之一。他們將創作的困境、與現實衝突、現實中發生許多不如人意的事情,轉變為布袋戲武俠故事。雖然有些人會抱持疑問,為什麼這部是「北少流」10 週年紀念作品,卻掛在總導演的畢業作品底下呢?執行企劃表示,當初在社團宣布計畫時,響應的人不多,他們擔心計畫會因此胎死腹中,因此才採用畢業作品的方式,與畢業論文綁在一起,讓自己能夠堅持到底不會反悔,最終將作品獻給社團。
而這部作品製作雖然花了 4 年時間,但是有許多部份都是由導演獨力完成的。他們也希望能透過這作品,讓更多人看見布袋戲、讓許多年輕朋友喜歡上這作品。對於《逆天?The Decade》他們也有個堅持,希望這部作品能是一部真正的文創作品,對他們來說文創是以價值、而不是以價格來衡量,而且是以「人」為導向,因為人是活的,可以創造出許多可能。
當初在製作《逆天?The Decade》時,他們也碰到了許許多多的困難。由於商業布袋戲的製作模式,與他們在學校所學不同,加上每個工作人員的想法或多或少都會有些許不同,因此需要適應磨合。而且加上獨立製作的木偶、以及布景等成品相較於商業作品來說成本較高。因此雖然整部作品成本不低,但同樣成本套用在商業作品上可能會做得更好。
而在資金的部分,導演一開始也有思考到這塊,但他表示自己是個固執的人,當初也因為這原因跟指導老師爭論過。因為他曾在碩班時參與學長姐製作,發現有些人在拿到補助金後,並沒有十分珍惜那筆經費。而《逆天?The Decade》是他的夢想,他希望能夠為作品負責,因此便下了願景,不管製作費多少,自己都要負擔 2/3 以上,這也是他對作品負責的態度,因此他也花了 2、3 年時間兼職接案,湊足一定經費後才開始爭取小額贊助,將剩餘資金補足。
製作團隊也知道單憑他們的力量在經費上會有困難,但他們也深知如果尋求企業贊助,資金受制於對方時,發揮空間可能會因此受限。不過在創作之路上有不少人藉由網路或周遭得知這計畫,讓許多想為臺灣文創提供力量的人為他們提供資助,這也是他們始料未及的。
當然除了資金,有沒有人支持、是否有人關注、作品是否有話題性也是重點。就算作品有話題性,也不見得會真的支持。就像選舉一樣,直到票真的投下去那瞬間才算有效。這次《逆天?The Decade》能有這麼多人前來支持讓製作團隊十分感動。
在製作過程中,除了原本的成員外,他們也在網路上找到一群喜歡布袋戲,本身也有才華的網友。那些人因為對產業的不確定性不敢踏入這產業,但是藉由這次機會讓他們參與到布袋戲各方面的製作,藉此發揮他們才華。因此《逆天?The Decade》除了圓了製作團隊的夢以外,也圓了那些網友想要投入創作的夢想。
製作團隊也表示,布袋戲是一塊非常值得重視的臺灣資源,他們也希望透過年輕人可以接受的方式、描述夢想與現實的差距與過程、將布袋戲透過自己的故事激勵更多人,投入獨立製作電影的市場,興起更多後起之秀,為布袋戲賦予新時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