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今(22)日在臺灣舉辦顯示卡技術說明暨產品體驗會,說明即將於 4 月 26 日推出、針對最新崛起之虛擬實境(VR)應用打造的娛樂專業兩用頂級顯示卡「Radeon Pro Duo」,同時展示研發中的下一代圖型處理器「Polaris」的特色以及透過 AMD LiquidVR 技術實現的 VR 體驗。
說明會由 AMD Radeon 繪圖技術事業群產品行銷經理 Adam Kozak 主持,主題環繞著 VR 的應用。他表示,VR 應用近年來日趨廣泛,包括遊戲、電影、教育、醫療、設計等領域都開始導入 VR。針對這樣的需求,AMD 特別研發 LiquidVR 技術,協入軟硬體廠商打造自己的 VR 產品。
-
AMD Radeon 繪圖技術事業群產品行銷經理 Adam Kozak
LiquidVR 技術的重點特色包括:
-
Direct-to-Display:讓 VR 畫面可以掠過作業系統層級,由顯示卡直接輸出給 VR 裝置
-
Asynchronous Shaders:同時處理多重著色器運算需求,減低處理延遲
-
Affinity Multi-GPU:讓 VR 處理可以更妥善地運用多 GPU 配置,提升處理效能
-
Latest Data Latch:讓 GPU 更有效率地接受頭部追蹤訊號、更正確快速地呈現 VR 畫面
GCN 架構 Radeon GPU 提供 Asynchronous Compute(非同步運算)功能,可以充分對應 DirectX 12 所導入的新架構,將圖形處理、記憶體操作與數值運算等不同的任務拆分成不同的工作佇列,分派到各自所屬的硬體處理單元平行處理,更有效率地運用硬體資源來減少處理延遲。
根據 SteamVR 的測試,Radeon R9 290 以上的 Radeon 顯示卡都可以符合 SteamVR 即 HTC Vive 的處理需求,AMD 將針對這些符合 VR 處理需求的顯示卡準備「VR Ready」標章來識別。
Adam Kozak 提到,AMD 持續且積極的投入 VR 領域,目前全球絕大多數家庭娛樂 VR 系統是由 AMD GPU 驅動,AMD 主宰全球 VR 系統市場 83% 的市佔率(許多是來自 PS4 主機)。先前在 GDC 中 Sulon 亦曾展示採用 AMD APU 解決方案的 VR 與 AR 頭戴裝置「Sulon Q」,藉由其無線獨立運作的特性,得以在有限的試玩空間中營造出如同無限寬廣行動範圍的獨特體驗。
此外,有鑑於目前 VR 裝置的價格仍未達到平易近人的目標,因此 AMD 將積極投入 VR 網咖的領域,定點提供 VR 裝置體驗,讓沒有足夠預算購入 VR 裝置的消費者亦能體驗 VR 的樂趣。
為了滿足兼具 VR 狂熱玩家與 VR 內容創作者的 VR 開路先鋒族群,AMD 特別推出兼具娛樂與專業雙重用途的頂級顯示卡「Radeon Pro Duo」,將 2 張 Radeon R9 Nano 顯示卡整合成單一顯示卡,搭載特製的水冷系統,具備高達 16TFLOPS 的單精度浮點數運算效能,8GB(4+4) 的超高頻寬 HBM 記憶體,對應 LiquidVR 的多 GPU 親合環境,提供比單 GPU 更高的 VR 效能。
根據 AMD 的測試,Radeon Pro Duo 的處理效能是競爭產品 NVIDIA GeForce GTX Titan X 的 1.5 倍,自家 Radeon R9 295X2 的 1.3 倍,在最嚴苛的 4K 解析度遊戲測試中取得優異的表現。
Radeon Pro Duo 還首度提供兼容娛樂訴求的「Radeon」與專業訴求的「FirePro」兩系列產品驅動程式的能力。對遊戲娛樂有需求的消費者,可以選擇 Radeon Software Crimson Edition 來獲得最佳的遊戲支援。重視穩定性的消費者可以選擇經過 Windows 認證的 Radeon 驅動程式。對專業創作有需求的消費者,則是可以選擇針對專業應用程式認證、穩定性最高的 FirePro 驅動程式。
Adam Kozak 提到,Radeon Pro Duo 的產品定位介於傳統的 Radeon 與 FirePro 之間,雖然比以往的 Radeon 產品價格來得貴,但是又不像 FirePro 產品的價格那麼高昂。1499 美元的價格雖然比兩張 Radeon R9 Nano 還貴(上市時 649 美元,年初降為 499 美元),不過單卡的整合設計、靜音高效率的水冷,以及最重要的-Radeon 與 FirePro 驅動程式兩用的能力,對專業創作者來說是相當大的誘因。當然對純遊戲玩家來說,買兩張 Radeon R9 Nano 的確是比較實惠的選擇。
Adam Kozak 透露,其實先前在規劃 Radeon Pro Duo 的時候,曾經考慮過用兩張 R9 Fury X 的規格,不過因為功耗超過 500 瓦,實在太大,所以後來改成兩張 R9 Nano,功耗降為 350 瓦。但電源供應部分仍保留原先為 R9 Fury X 準備的 3 組 8 Pin 端子的設計,以確保足夠的供電。
後續則是由 AMD Radeon 繪圖技術事業群的其他成員展示 Radeon 系列產品的最新技術。
首先是針對筆記型電腦設計的「AMD XConnect」技術,該技術可以透過 Thunderbolt 3 介面連接獨立的外接獨立顯示卡,讓筆記型電腦也能有不亞於桌上型電腦的圖形處理效能。該技術採用特殊設計的 Intel Thunderbolt 3 介面,具備隨插即用的能力,不需要重新開機就可以直接插拔,只需要重新啟動遊戲,就可以馬上利用外接顯示卡的效能來享受更高畫質與流暢度的遊玩體驗。目前已經有 Razer Blade 系列的筆記型電腦支援 XConnect 技術,其他筆電廠商亦表達高度的興趣。
接著展示的是
目前研發中、以 14 奈米 FinFET 製程製造的的下一代圖型處理器「Polaris」的特色?,F場以 NVIDIA GeForce GTX 950 與同等產品定位的 Polaris GPU 進行功耗的比較。兩者以耗電量約 50 瓦的相同 PC 系統為基礎,在中等畫質設定下以普及率超過 8 成的 1080p 解析度執行《星際大戰:戰場前線》遊戲,更新率皆鎖定在 60fps。GeForce GTX 950 系統耗電量約在 130~140 瓦之間,Polaris 系統則只有 80~85 瓦左右,充分展現 Polaris GPU 優異的每瓦效能表現。
此外,Polaris 在非同步著色器的支援能力,讓支援 DirectX 12 的《
刺客任務》新作能有更高的畫質與流暢度,同時通過 DirectX 12 效能標竿遊戲《奇點灰燼(Ashes of the Singularity)》的考驗。在《奇點灰燼》中,所有的發光物體都具備獨自的光源處理,小至每發雷射砲光束都是獨立光源,極度考驗 DirectX 12 的非同步運算能力。即使是這樣的負擔,Polaris 仍能順暢地處理。
-
-
《奇點灰燼》
最後則是顯示技術「AMD FreeSync」導入的最新功能「低畫格速率補償(Low Framerate Compensation,LFC)」,讓支援 FreeSync 的顯示器,在遇到畫面更新率低於面板最低更新率的狀況時,可以避免不流暢的跳格問題。該功能是由 Radeon Software 驅動程式層級提供,因此不論是遊戲軟體或是顯示器硬體都不需要進行改動,只要安裝最新 Radeon Software CE 即可開啟。
-
現場準備了 HTC Vive 搭配 Radeon R9 Nano 所建構的 VR Ready 系統供與會者體驗